据央视新闻报道,日前,在北京地铁5号线的车厢中,一男人因“厌弃”周围乘客衣服沾灰,不断谩骂邻座乘客。此刻,一名女乘客挺身而出,进行阻止:“你要是不肯跟他挨着,就别坐这儿了,我乐意跟他挨着。”随后,女乘客又轻声安慰邻座乘客:“没事儿。”4月19日,北京公交警方对此事发布通报:“违法行为人赵某峰因座位问题,与邻座两名乘客产生纠纷,期间屡次谩骂乘客,打乱搭车次序,后被其他乘客劝开,已依法对赵某峰行政拘留。”
此事很快引发网民的重视和热议。不少网民都为仁慈、正派的女乘客点赞,一同斥责谩骂别人者的不妥言行。从相关视频来看,被男人谩骂的乘客,衣服上有少量灰色的斑驳。稍有礼貌和涵养的乘客,都不会随意评判别人的表面,更不会如此揭露表达对这位乘客的“厌弃”。即使自己有所谓的“洁癖”,也能够挑选不跟他坐在一同,而绝不应该自以为是地谩骂对方。
相关视频截图
现在,涉事男人现已为自己的不妥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价值,因打乱公共次序被行拘。值得沉思的是,人们应该借由此事,清晰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的道理,切不可将自己的喜爱与舒适树立在对别人品格的贬损上。比较穿着外观的“不整洁”,缺少对别人尊重的“不整洁”的心里才更让人难以忍受。涉事男人将自我感触凌驾于别人的庄严之上,暴露了其文明本质的匮乏。
在地铁、公交这类公共空间里,任何言行都需求契合公序良俗,不能损坏公共次序,更不能公开散播歧视性言辞。与被行拘的男人构成比照的是,安慰被谩骂乘客的女子,明显具有更高的本质,且有人文关心,能换位考虑。这说明,总有人看不惯那些欺负弱势群体的做法,总有人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,事必躬亲地保护公共次序,营建友爱容纳的社会气氛。
在公共场所,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作为公共交通工具,地铁对不同工作、身份、收入水平的人们都是敞开的,只需恪守乘客守则和公共场所的文明标准,任何人都有权力合理运用这一交通工具。相反,那些固执而为、缺少规矩鸿沟认识的人,才是公共场所不欢迎、不接收的目标。
关于那些公开侵略别人庄严、损坏公共次序的人,除了品德斥责,有必要凭借法律手段加以惩戒。如此,才干使其铭记经验,并在社会层面上起到戒备效果。此事也启示人们:从自己做起,从小事做起,多一点对陌生人的了解与容纳,自觉做公共次序的保护者与文明素质的践行者。
转自中青谈论
作者:黄帅
来历:青年观察家